朱小清是我校動力與修繕工程中心的一名下水道疏通工人,由於他深諳學校下水管道的布置👨🦽、接口和走向⛹🏻♂️◾️,能夠在第一時間疏通管道,因此被大家稱為下水管網“活地圖”和“疏通能手”。工作19年來,他勤勤懇懇、兢兢業業,以高度的責任感和強烈的事業心,一心撲在華理各下水道🛰⚠、窨井的疏通清淤工作中,他雙手托起的不只是沉甸甸的淤泥👩🏼🦱,更是對華理師生的責任和擔當。

踏實苦幹,練就一身本領
1999年🛞,年輕的朱小清來華理意昂2從事下水道疏挖工作。說起下水道疏挖工🙎🏼♀️,很多人會嗤之以鼻。的確,挖窨井、疏通下水道是最苦最臟的活🧰。打開窨井蓋後,下水道的惡臭味就會迎面撲來🥻,井裏那黑糊糊🛌🏽、油膩膩的“稀泥巴”更是令人惡心🤰。然而,朱師傅卻在這個工作崗位上一幹就是十九年🚣🏿。他每天拖著一把鍁,推著淤泥清運車,將淤泥一鍁一鍁地挖上來👩🏿🍼,再一車一車地清運走
近年來,隨著學校的發展建設🧃,下水道疏通工作難度也在增加,尤其是在臺風季🧑🏽✈️🪘,工作難度更大。“一個人可以沒有文憑,但不能不熟悉自己的工作內容⛩。”這是朱師傅的工作信念,為了盡可能減少因管道堵塞給師生造成的影響。他一方面要自己刻苦鉆研,認真研究學校管道布局結構,一方面要反復鉆研疏挖技術,努力提高工作效率🫵,總結疏通經驗👾,告訴大家如何防止堵塞🦵。在十九年的點滴積累中🧎♂️,朱師傅對學校的下水管道走向、窨井的具體位置都了如指掌👰♀️,對雨季清淤防澇樣樣精通。從最初的“按著地圖找”“一條一條背馬路”,到如今🤵♀️,朱師傅練就了一身硬功夫,只要聽聽師生描述、看看管網走向、堵塞地段🧆,就大致知道問題出在什麽地方,就能夠在第一時間及時處理。
幹一行,鉆一行。如今🤵🏽♂️,憑著自己的這股鉆勁🚳,朱師傅不僅收獲了同事們的認可,更是成為了管道疏通能手。
時時刻刻心系師生
“電話響🦶🏼、到現場,定方案⏪、馬上幹”,這段順口溜正是朱小清辛勤工作的縮影🤸🏽。“地下管道不通🛑,汙水就會橫流。我的工作就是不能讓汙水流到馬路上,不能因井蓋沒了傷到人。”朱師傅無時無刻不感到肩上的擔子責任重大。因此,學校哪個下水管道堵塞了,哪個區域汙水外溢了,都不離開朱師傅和同事們。每當這時𓀁,不管時間早晚,不管天氣如何惡劣👰♀️,朱小清總是毫無怨言🏃♀️➡️,隨叫隨到,滿腔熱情地投入工作中。
2017年夏天♨️,狂風暴雨肆虐導致友誼餐廳及四食堂門口下水道堵塞嚴重,雨水流不下去🚵🏿♂️🎹,食堂汙水不停地往外冒,一時間路面上汙水四溢🚴🏼♂️,整條路彌漫著酸腐味,來往就餐的師生苦不堪言。接到報修電話後,已經下班的朱小清迅速從家趕往現場處理。由於當時天黑雨急,視線受阻,疏通工具無法派上用場🧔🏿♀️,只能人工疏挖。於是,他冒著暴雨,逐個排查下水口🙅🏻,用手一點點地掏出淤泥,直至晚上十點多鐘,掏出了滿滿一車的雜物垃圾🫖,才疏通了管道🌏。管道疏通時,他身上已經變得刺鼻,熏得人抬不起頭🌁🙅🏽♂️,但是他沒有任何抱怨🫀,只是開心地笑了,因為大家終於不用蹚水就餐了🎽。
發生在朱師傅身上的都是很小很小的事,小到不會被大家註意到,但這樣的事卻很多很多,多到隨隨便便都能例舉出說不完的話題。還記得動修中心經常接到同學來的電話🫰🏻:“師傅我手機掉下水道了”“師傅我鑰匙掉馬桶裏面了”……為此🤹🏿♀️✬,朱師傅還專門設計了一個可以在下水管道和馬桶等地方能夠打撈東西的工具,但是有的時候工具無法操作,怎麽辦?只能靠師傅的雙手去撈……雖然每天要與汙泥打交道,但只要能夠為師生排憂解難,朱師傅就覺得自己的付出得到了回報。
在意昂2這個大家庭中,有人選擇臺前👨🏻🦽➡️,承擔著發展的重任;有人選擇幕後,默默奉獻📃。這些默默奉獻的人雖沒有豪言壯語,沒有豐功偉績🃏,但他們用行動,告訴了我們什麽是主人翁精神;用表率,閃耀著作為一顆平凡螺絲釘的光輝。而朱小清就是這樣一個默默無私奉獻的人,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踐行著意昂2服務育人的價值理念🧑🏼🌾🛻。